Jenny Chan 陳詠欣
2015年7月30日

中国创新文化难道比美国还热?

香港 - 在今天上午由《华尔街日报》和f.ounders联合举办的Converge技术大会上,创新工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博士就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中国的创新比美国更热?

Lee from Innovation Works and Dennis Berman from WSJ
Lee from Innovation Works and Dennis Berman from WSJ

风险投资人兼计算机科学家李开复博士曾任职苹果、美国硅图、微软和谷歌等科技巨头。如今他是创新工场的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这是一家资本达5亿美元的早期投资机构,主要关注中国的创业企业。本文综合了李开复在演讲台上与《华尔街日报》的对话以及在台下与Campaign亚太的交流。 
 

关于中国企业的价值评估 
 

中国企业的价值评估近乎疯狂。中国市场对企业的估值达到了一个企业未来收入的85倍。在美国,这一数字是15倍。中国大多数优质的互联网企业都已在美国上市,因此在国内还未上市的企业都被疯狂追捧,估值过高。对于中国移动市场,我依然看好,因为这其中有很多经济共享的机会。 

关于连续创业家的崛起 
 

我的公司关注早期投资,与我们创立之初的2009年相比,2015年创业者在质量和本质上都已大大不同。那时候我们称自己为加速器或孵化器,因为我们的确需要找到年轻人、培养他们,或是找到有经验的人帮助他们创业。现在则不然,连续创业家非常多。 
 

我们首个孵化项目点心(后被百度收购)的100个人中有12个都再次出来创业,成为了创业家。现在人们不再畏惧挫折和失败,特别让我吃惊的都是20几岁的创业者。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都准备一毕业就创业,这是一种95后现象。这一代人伴随互联网长大,不像我们有那么多的牵挂,还喜欢并且依赖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 
 

关于全球创新领袖 
 

对于什么是创新者,全球普遍的理解是:用人们都不知道自己需要的东西来颠覆产业。如果以此作为标准,那么美国现在是、而且在未来几十年内也依然会是全球的创新领袖。这也是我们崇拜硅谷的原因。然而,现在中国也有发展出与FacebookUber同等的企业的能力了,因为中国的风投生态系统此时非常强大。 

关于中国本土创新企业 
 

如果能穿越回20年前,向当时的人们展示现在最先进的中国互联网产品,人们会非常惊讶看到这些产品因为需求而发生的演变。我非常敬重腾讯。腾讯比阿里巴巴更为低调,但他们开发出了像微信这么棒的产品,我个人已经离不开微信了。在全球扩张方面,腾讯比较谨慎,而阿里巴巴则拥有更为战略性的布局。我喜欢的公司还包括深圳的无人机生产商大疆,还会有更多类似的、以技术为核心的企业不断涌现。 
 

我是否认为中国的生态系统中还有容纳另一个腾讯的空间?当然。人们习惯于总是着眼于当前,认为腾讯永远都会是最热门的企业。但在腾讯之前,新浪、网易、百度等企业还曾更强大。技术浪潮将会催生新的领袖,他们将是没有牵挂的新一代创业家。事实上,因为QQ的成功,腾讯险些错过了这一波浪潮。很幸运的是,他们保留了开发微信的一个工程团队。换做任何一家其他企业的CEO,面对两个即时消息平台时他一定会取消一个让其并入另一个平台。 
 

关于创新机遇 
 

那么非技术型的中国企业是否也有创新的机会呢?首先,这类企业的高级决策者往往都不懂技术。CEO不完全理解技术,因此在选择企业解决方案时会选择像IBM这样的大牌。而且他们的工作风格(他们喜欢喝酒、相信人情关系)可能会制约创新。 
 

我们创新工场的做法是找到在中国还未像拼车或互联网金融那样火热起来的领域。中美之间显著的区别在于个性和活力,但是中国就好像一个巨大的机器,能培训大量的人才,排列变换组合出很多商业想法。我们已投资的一些想法包括O2O家装翻新和O2O剪发造型服务。 
 

关于创新者面临的问题 
 

中国和美国的创业者都面临同样的三个问题:他们很聪明,想法很多,会同时做很多事情但没有侧重;他们没有仔细思考终端消费者的需求,手里拿着锤子的时候就会认为一切都是钉子;在创业团队成员的价值观发生冲突时,他们就会陷入困境。

 
来源:
Campaign Asia
标签

相关文章

刚刚发布

1天前

麦肯世界集团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吴姝离职

麦肯世界集团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吴姝离职,将前往品牌方工作。

2天前

2024年4月22日摘要:Moves and Wins

campaign 一周摘要 人事变动 快讯 大中华区 亚太区

2天前

思媒思智:2023年媒介比稿量减少11%

Ebiquity对COMvergence2023年中国媒介比稿最新数据分析,洞悉2023年易手和续约趋势,同时预测2024年比稿量将增加两到三成。

3天前

品牌吉祥物还有未来吗?

从麦当劳叔叔到东尼虎再到米其林轮胎人,品牌吉祥物曾经无处不在,深受爱戴。然而,现在他们都去哪儿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