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1月初 COE@ OMG联合FUSE发布《2022年北京冬奥会营销前瞻》之后,4月初,COE@ OMG联合FUSE再度联手发布《北京冬奥会营销观察报告》。从品牌赞助策略、观赛新玩法以及冬奥营销新趋势三个方面复盘北京冬奥会,在2022年又一个体育大年,希望带给大家体育营销的灵感和思路。
从全景维度,报告首先指出, 在中国境内市场,北京冬季奥运会的整体赞助数量超过了东京夏季奥运会。本次冬奥会期间,运动员个人合作更受欢迎,原因在于北京冬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比东京夏季奥运会少。与此前赞助协会/国家队相比,可合作的运动协会有限,品牌开始将目光投向运动员个人代言。
另一个重要对比在于: 品牌赞助呈现出长期和提前布局的趋势。报告的数据显示,东京奥运共产生相关体育赞助253单,其中38%发生在东京奥运结束之后。而在北京冬奥之前已经完成268单相关赞助。报告同时预计,运动员结束隔离后将再次迎来新一波官宣赞助的热潮。
报告测算出,头部核心体育IP受到品牌热捧,前10名(13%)体育IP占据61%体育赞助单量,包括谷爱凌、苏翊鸣、徐梦桃等获得冠军的现役运动员,以及大杨扬等退役知名运动员。从行业来看,服装、互联网、乳制品、消费电子、酒类排名在前五位。报告同时分析了多个品牌合作案例,其中包括被中国网友热议的元气森林元气新青年“眼光精准,赢麻了”。报告中主要分析了中国品牌案例,涉及的国际品牌仅有VISA。
第二部分冬奥观赛新玩法关注了闭环管理之下,没有观众的奥运会中,社交媒体发挥的独特力量。其中包括微博、小红书、抖音平台来自运动员、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分享的冬奥村VLOG,也是赛场背后的“第一视角”。短视频平台抖音和快手利用特效、魔性BGM,发布优质UGC内容提高传播声量。咪咕在赛事直播期间,推出一系列创意玩法,带动直播流量高速转化。
此外,科技的力量也是本届冬奥会品牌合作的一大看点,虚拟主播、孪生数字人、AR和XR结合5G、多路同屏、智能字幕也让云上奥运更好看。
报告最后一部分总结了冬奥营销新趋势。或许冬奥期间品牌的成功实践难以再次复制,但是未来值得品牌关注的领域包括:元宇宙数字藏品,提升数字化体验;资源组合拳,多维度全渠道传播;ESG与体育营销无缝衔接;冰墩墩爆火背后赞助商营销转化;以及如何凭借版权与资源,引爆话题,实现破圈。
点击图片阅读OMG COE x FUSE《北京冬奥会营销观察报告》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