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ita Mishra 本刊记者
2024年11月11日

人工智能能源危机:谁来为此负责?

SOUNDING BOARD: 人工智能可持续创新势在必行。近期,Campaign邀请专家探讨了谁应该站出来让地球有一个负责任的未来:科技巨头、代理商、还是从中获利的品牌?

Photo:
Photo:

与所有其他新技术突破一样,人工智能也具有颠覆性。AI在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也破坏就业机会。AI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世界,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有不断暴增的能源消耗正在改变地球的健康状况。

在幕后,这项技术仰仗复杂的专用计算机芯片网络,到2027年,这一网络的用电量相当于阿根廷、荷兰和瑞典三国一年的用电量总和,约占目前全球用电总量的0.5%。OpenAI、谷歌和微软等大型科技公司均未公开披露培训和运行其人工智能模型所涉及的确切环境成本。

试问人工智能——比如 Gemini, Bard, ChatGPT——它们消耗了多少能源,这些AI会提供精心设计的答案转移注意力,其中充斥着技术术语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Bard鼓吹 “零碳足迹”。Gemini提及谷歌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以及如何将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同时,ChatGPT则开始在技术上深入探讨,强调AI技术不涉及实体,并将能源消耗完全归因于支持其运营的服务器和基础设施。他们当中没有一个能直接回应如何解决人工智能巨大的能源需求这一核心问题。

根据《卫报》The Guardian 上个月发表的分析报告,从2020年到2022年,包括谷歌、微软、Meta和苹果在内的科技巨头“内部”或公司拥有的数据中心实际排放量和数据中心的报告排放量之间可能存在7倍的差距。同样是这些向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入数十亿美元的大公司,同时也被指责为“洗白”或“美化”(greenwashing)其环境影响。例如,谷歌排放量在五年内飙升了48%,这主要是受其人工智能业务影响。与此同时,行业最大的碳排放企业亚马逊Amazon也在一层神秘面纱之下运作,这让人很难评估其对这一问题的真正影响。

调查发现,亚马逊是五大科技巨头中排放量最大的公司,遥遥领先。第二大污染企业则是苹果公司(Apple),其在2022年的排放量不到亚马逊的一半。然而,亚马逊复杂的商业模式让人们很难评估它对这一问题的真正影响力。

那么,人工智能碳足迹的责任是否完全应归咎于科技巨头?广告公司和品牌越来越依赖人工智能工具进行创意开发,推动业务增长,难道不应该为此承担责任吗?而被动消费者的责任又是什么?我们如何要求更环保的解决方案,让供应商承担责任?

面对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Campaign亚太 邀请与主要行业利益相关者就责任和问责机制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

Anish Daryani
Founder and CEO, Moonfolks

 

双手沾满鲜血——我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将人工智能总结如上。AI计算能力需要维持数百万条输入人工智能系统的引擎,为这一过程提供燃料的庞大数据中心,满足我们使用的设备中对芯片的硬件要求,所有这些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水平消耗化石燃料。很显然,所有这些都扩大了碳排放。

对我来说,终端用户、品牌或代理商处于食物链的最底层。最终的责任应该落在那些引发这场大火的实体身上——苹果、微软、Alphabet和英伟达Nvidia的世界。毕竟,这些都是人工智能背后创收的最终受益者。

以英伟达为例,五年前,这是一家以生产显卡著称的小公司,每股估值5.11美元。自人工智能热潮以来,其股价飙升2600%,达到每股138美元,估值3.39万亿美元,仅次于苹果公司。而那些从人工智能主导的解决方案需求中获得最大增长份额的公司或实体,也应当对环境影响承担相应的责任。请注意:我有意识地没有使用ChatGPT来撰写这段文字。

 

Yan He
Creative technologist, UltraSuperNew, Tokyo 

人工智能的能源消耗应是共同承担责任。从开发人工智能模型的OpenAI和谷歌等科技巨头,到设计人工智能芯片的英伟达,每个参与者都有自己的角色。代理商和个人用户也必须负责任,因为他们的选择会影响环境——试想一下重型人工智能软件运行时,你的电脑风扇如何像飞机一样轰鸣。

责任必须与能源消耗成正比。拥有能源密集型技术的巨头承担着最重的负荷,但是规模较小的用户也不能免责。优化这种模式,要求高效的硬件,选择可持续的平台。每一次点击都会造成后果,我们要彻底转变思维方式。可持续AI并不是额外功能;而是必需品。设计和艺术挑战可以激发相关意识,然而最终,行动比像素更有说服力。现在是时候应该集体承担责任了。


Kerry Wilson
Managing director, Rehab Agency

关注企业能源消耗并非新鲜事。人工智能的双重影响是前所未有的:AI创造所消耗的能量,以及使用AI所造成的能量消耗。而这模糊了责任的界限。

通常,企业会对政府政策和公众压力作出回应——想想ISO 50001、碳税,以及十年来对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助推。然而,现有框架对于人工智能巨大的能源需求来说仍远远不够。谷歌进军核能领域的举动,突显问题的严重性。谷歌一个反应堆仅能为一个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提供一个小城市所需的电力。

这需要政府和人工智能开发者之间建立决策合作伙伴关系。新立法至关重要。目前,企业和消费者并没有为人工智能真正的环境成本买单。这种情况必须改变,而且要快。最终目标应该是让谷歌模型驱动人工智能业务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或非化石能源。虽然这可能会影响到竞争,但是人工智能的巨大能源消耗让我们几乎没有其他选择。我们正在面临者一场由创新驱动的能源危机;现在是时候采取果断行动了。

Ash Dharan
Head of paid media, NP Digital

像谷歌和微软这样的科技巨头应该对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承担重大责任,因为作为产品开发者,它们可以影响自己的能源足迹。然而,他们仍未找到可持续的方式来为他们能耗巨大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供电。

但是,与其急于批评缺乏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首先考虑现有的电网能否适应人工智能计算日渐增长的能源需求。微软前能源副总裁Brian Janous认为,美国电力基础设施不足以应对人工智能的电力需求激增,其他国家的公共基础设施也可能面临同样的问题。

尽管如此,科技巨头可以通过将更高效的算法集成到人工智能模型当中,以更少的计算实现类似的结果,从而降低总体功耗。硬件解决方案和数据优化技术也可以加速数据处理,从而减少复杂查询所需的能量。

作为人工智能消费者,广告公司和品牌可以通过提高人工智能工具对环境影响的透明度来提升效率。我们也应根据需要选择相关解决方案,而不是为了人工智能而应用人工智能。

David Ketchum
CEO of Current Asia and marketing adviser at oneSeed.eco


虽然品牌不直接购买数据中心使用的能源,但是能源为人工智能驱动的营销提供动力,因此仍然会产生环境影响。

这些属于范围三排放:公司价值链中的间接排放。这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品牌使用代理商,代理商使用人工智能服务,这些服务基于能耗巨大的数据中心而运行。能源生产商属于范围一排放,数据中心属于范围二排放,这些只是技术上的区别,而不是确定谁负有最终责任。

在我看来,品牌应该为其人工智能和营销活动所产生的排放承担责任。话虽如此,这无疑也是科技巨头和代理商的共同责任。它们必须创新,既提供“输入”(减少整个链条的排放量),也提供“抵消”(如植树和购买碳信用额)。

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等大公司的数据中心已经转用核电。数据中心正积极寻求在水电等可再生能源附近选址。这仅仅是开端,然而我们需要整个行业共同努力,让人工智能不仅聪明,而且更可持续。

Charles Dangibeaud
Head of strategy & WA government, Initiative

迫在眉睫答案是明确的:这是共同责任。

科技公司沉醉于人工智能前景及其可能带来的盈利潜力之中,它们有道德义务将可持续性置于首要议题。能源效率应该是基线预期,而不仅仅是一个标题,透明的、可审计的框架应当是强制的,以衡量能源使用情况。否则意味着失职。

各大代理商必须支持可持续实践,并努力建立框架,通过与范围三等伙伴的合作,给客户和合作伙伴时间进行调整,关于范围三也有一项刚刚公布的融资计划,以衡量除数字媒体排放之外的人工智能排放。

最后,品牌作为现代社会命脉,有能力通过其影响力来推动变革。通过在其技术堆栈中强制要求可持续发展,品牌可以促进可持续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及其测量所必须的创新,从而使其蓬勃发展。

我们都必须参与引导AI走向可持续的未来,否则就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不利局面。如果不分担责任,就会造成严重的责任失衡和极度虚伪的游戏状态。

欢迎阅读本文英文原文:The AI energy crisis: Who bears responsibility?

来源:
Campaign Asia

相关文章

刚刚发布

2天前

Event Marketing Awards 2025 活动营销大奖早鸟报名倒计时一周!

第九届活动营销大奖开始报名了!早鸟参赛报名最后一周,截止时间:12月12日下午6点!

2天前

Ebiquity任命Rick Yan为资深客户合伙人

勾正科技原首席客户服务官Rick Yan(阎诚江)加入Ebiquity(思媒思智)。

2天前

DMA 中国数字媒体大奖2025欢迎报名!

DMA 中国数字媒体大奖 2025 强势回归!常规报名报名截止日期为2025年1月21日

3天前

Campaign专访宏盟媒体集团亚太区CEO Tony Harradine

Tony Harradine就如何保持代理商网络的独立性、中国市场的未来以及比稿等问题与Campaign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