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奥贝纳台湾2024年在戛纳国际创意节以及Spikes Asia获得多项大奖,其中“纸艺器官”赢得Spikes Asia 两项金奖、两项铜奖以及戛纳一项金狮奖和两项银狮奖。这部作品也打破了台湾关于器官捐献的禁忌,通过文化信仰来改变人们对器官捐献的传统态度。
Spikes Asia 团队采访了李奥贝纳台湾团队,创意总监兼数字创新负责人 曾繁皓Hao Tseng、创意总监 庄智渊 Yuan Chuang和客户服务业务副总裁 江晶晶Chin Chin Chiang,探讨了作品成功的原因,他们如何利用文化洞察让叙事更加引人入胜,作品文化背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确保来自不同文化的评委都能理解作品等问题。
“纸艺器官”大获成功,赢得Spikes两项金奖、两项铜奖以及戛纳一项金狮奖和两项银狮奖。这部作品的创意如何缘起?又如何取得成功?
江晶晶:Publicis Groupe Taiwan有一个行之有年的传统,会例行性地邀请外部讲师分享各种议题,拓展工作伙伴的视野,在2022年时我们邀请到了黄健予,一名在台湾以推广器捐为个人职志的器官捐赠受赠者,来到李奥贝纳分享他的器官捐赠故事,他个人的故事感动了我们业务团队以及创意团队的所有人,更让我们理解了台湾器官捐赠推广的困境。
曾繁皓:是的,黄健予的演讲内容,激起了李奥贝纳台湾想要透过创意的力量,帮助器官捐赠推广的想法,我想Paper Organ的成功,缘起是所有的创意组员以及业务同仁,在听完毛哥个人生命故事后,都对想要在台湾推广器官捐赠,有一致的热情以及使命感。
这是非常新颖的想法。您如何说服客户去执行?
庄智渊: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我们的客户,台湾器捐中心的工作伙伴,他们平常其实并不常有跟创意代理商合作的经验,针对这样的特殊的客户性质,我们也做了特别的准备,在第一次提案,就预先把客户会担心的状况列出,如客户可能会担心由于是隶属于政府部门,不能与宗教有深度连结,因此我们一开始就将Paper Organs的视觉设计定调为较为现代风格的艺术品,与特定宗教拉开距离,因此在第一次提案时就还算顺利,同时发现台湾政府部门,对于创意idea的接受程度其实很大,很令我们惊喜。
江晶晶:同时,在执行的环节每一个环节,我们都亲力亲为,与客户站在同一线,面对所有的利益关系人,像是Paper Organs的发布,是在台湾器官捐赠执行量最大的台湾医院举行一个艺术展,这个展览的合作,就并非客户可能独立执行,需要说服许多台大医院的第一线的医师、社工以及护理师才能启动,因此,李奥贝纳台湾的团队,便在每一场与台大医院的会议出席,帮忙客户一起说服台大医院,最后也有了好的成果。
如何通过文化洞察让叙事更加引人入胜?
曾繁皓:从文化观察出发的idea,往往是最能引发共鸣的,尤其是在民间信仰盛行的台湾社会,因此,我们借用了民间信仰中Joss Paper Burning习俗的概念,这个习俗对台湾的社会大众来说是非常熟悉,且没有理解门槛的,让台湾的社会大众可以一眼看出我们想要的idea,也正是如此,将Joss Paper Burning这个习俗连接到器官捐赠议题,才会创造出巨大的反差感,让我们得以用创意产出Paper Organs这样特别的解决方案。
庄智渊:同时,我们在视觉的执行上,也以模拟Joss Paper Burning仪式的方式,戏剧化的呈现Paper Organs的设计,让观众产生好奇,像是Paper Organs的主视觉以及相关影片的开场,都以一颗正在被着火的心脏为主要视觉,在第一时间吸引观众的目光。
这部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是什么?您如何确保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评委都能理解?
庄智渊:文化背景正是Paper Organs的精髓,因为他借用了Joss Paper Burning这个丧葬习俗,才能让台湾的民众能够没有门槛地理解,显得这个idea这么有力量,同时更真正地透过传统烧化仪式,让Paper Organs能够宽慰器捐捐赠者家属。
曾繁皓:所以,我们在Casefilm中,也特别在影片开头,就以短小的篇幅,简介在台湾的丧葬习俗中,如果死后不能保留全尸,是一个普遍的文化禁忌这个重要的背景资料,确保评审能够快速地理解状况。
有趣的是,同时,我们也在Publicis Groupe APAC定期的讨论会议中发现,偏好保留全尸的丧葬习俗,并非台湾独有,而是在华人圈影响的范围皆有,如中国、马来西亚、越南甚至泰国,都有类似的习俗,相信在具有diversity的评审团中,肯定会有来自这些区域的评审对Paper Organs的idea感到共情。
参加Spikes Asia评奖对您的工作有什么影响?例如,是否改变了您的比稿方式?是否有助于设定基准或更具批评性地看待您的作品?
曾繁皓:Spikes Asia的奖项资料库,一直都是我们参考当年创意趋势的重要来源,也形塑对该年创意品味的指标,尤其是这种关注亚洲的区域型创意奖,往往能看到更多具备在地insight的创意作品被欣赏,也因此激励了我们创意team,对于在创意中放入在地insight的勇气。
江晶晶:由于是担纲业务角色,平常在工作上比较少关注创意奖项,但由于我们集团的CEO去年有担任Spikes Asia Creative Effectiveness的评审,里面很多精彩的案例,都更直接的说明了创意与客户绩效之间的关联,也让我对平日的工作上,对于如何企划对客户有帮助的传播内容,有更多不一样的思考。
这个项目对于让您了解创意传播中设计的角色有何助益?
庄智渊:我们认为好的Design,在当代的传播环境中比以往更为重要,因为大家的注意力只会越来越短,很多很重要的讯息,如果没有在第一时间内抓就消费者目光,就会被观众给滑掉,在Paper Organ的创作过程中,感到最困难的就是器官外观的设计了,一开始我们就与合作的纸张艺术师谈定,希望Paper Organs的外观不能与任何宗教有过度明显的连结,却要让人看起来与Joss Paper Burning物件有关,同时在第一时间吸引大家的关注。
曾繁皓:回想起来,Paper Organs的Design风格设定,确实是一个有难度的任务,我们在一开始原本是想要找到合适的Reference,再开始工作,但很快地就遇到困难,因为在这之前,放眼整个世界,根本不存在Paper Organs这种物件,因此,我们必须从0开始,从观赏性、实用性以及和文化的关联性出发,设计出全世界第一批纸扎器官,中间约制作了20多次不同的prototype,才终于定案,也很开心最后的成果如我们的预期,Paper Organ的外观设计,在这个案子中很称职地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受制于文化背景的创意作品,您对此有哪些建议?
庄智渊:说明文化背景的的叙事力求简单、清晰,并可以尝试多个版本的可能性,因为同样的一个文化事实,永远不会只有一种说法。
曾繁皓:以及,如果可以的话,能够善用国际network的资源,直接把你的关于文化相关的背景叙事,给在其他文化、地理背景生长的同事看,看看大家是否能轻易理解?会不会产生什么误会?再边做边调整,毕竟,一个好的故事肯定是能够跨越文化界线的。
对于那些考虑参评Spikes Asia的广告公司或代理商,您有什么建议吗?
庄智渊:在报名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过前一年得奖作品,而且不只是Grand Prix以及金奖,银奖跟铜奖,甚至是shortlist都不能放过,只有这样子做,才能清楚理解该年度的创意趋势,以及评审的品味,每一个年度的变化都很大,阅读这些作品的过程让我学到很多,尤其是看每个作品的报名文件怎么写的,更是可以知道作品背后的思路,对于日常产出作品
曾繁皓:必须要仔细研究奖项的类别,因为创意的型态一直都在改变,同样的名词,时隔一年,定义可能就有很大的不同,在创意不断变形的时代,为辛苦创作的作品精准地报名就显得非常重要,从过去担任国际奖评审的经验来看,真的非常容易看到作品报错项目的状况,时常替这些作品感到惋惜。
Ready to enter? There’s still time to submit your work before the final deadline on 28 January 2025. Get started on your Spikes Asia Awards entry journey at www.spikes.asia/awards
本文采访及翻译均由Spikes Asia团队提供,更多内容欢迎阅读英文版:Spikes Asia 2025: Behind Leo Burnett Taiwan’s award-winning ‘Paper Organs’ campa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