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g&h=570&w=855&q=100&v=20250320&c=1)
如此利益攸关,亚洲气温上升速度是全球的两倍,这与天气相关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度上升都有关系。目前,亚洲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约占全球的一半,其中五大国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
因此也必须认识到,亚洲大部分碳排放源自中上收入经济体,仅中国大陆市场的排放量就占这一地区总排放量的61% 。尽管如此,这个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立法方面仍然落后于欧洲和美国。
阳狮集团亚太区、中东及太平洋地区可持续发展负责人Suzy Goulding表示:“因为在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地区,可以看到并感受到周围气候变化的影响,真的令人沮丧,但这似乎并不足以说服品牌和消费者做出可持续的改变。”
然而,亚太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也并非一片黯淡,仍然有潜力实现更大的改变和改进。
可持续发展议程仍有进展,但是变化速度因行业而异。在汽车行业,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迅速流行。亚太地区在全球电池电动汽车(BEV)市场中所占份额最大,电动汽车销量增长速度高于西方市场。中国在这方面全世界领先,2023年有810万辆新电动汽车注册,比2022年增长35%。与日本和韩国一道,东亚三国是全球电动汽车行业领导者。
电通亚太区可持续发展负责人Irwin Raj表示:“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市场落后。他们中许多人都是森林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和污染控制的坚定倡导者。因此,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并不相同。”
西欧目前在可持续发展法规方面领先,近期通过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法规,如《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CSDDD)、禁止碳中和声明和《自然恢复法》。在亚洲,立法滞后,但是也呈现出一些喜人的进展,例如,加强审查。
Goulding说:“对于品牌来说,这通常是认知问题——人们认为,让一项业务或产品更具可持续性往往代价高昂。在某种情况下,这或许是正确的,特别是当涉及产品创新并且有前期成本时,但是最终,如果他们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可能会成本节约并带来其他效益。”
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的关键驱动因素——成本和便利——仍然存在,而可持续产品往往成本更高,或者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那么容易得到。
Goulding补充说:“我们所在的地区许多国家仍是发展中国家,因此,面对其他更为紧迫的生活质量问题,可持续购买很快就会落在优先事项之后。”
然而,可持续并不是消费者的唯一责任。超过一半(59%)的印尼消费者强烈认同,他们希望品牌在解决环境问题时发挥主导作用。
新加坡专注于可持续发展的代理商Early Majority创始人Andy Wilson表示:“世界各地大多数消费者都想要更可持续的产品,却不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公司无法从更多的可持续产品中获利,因此他们没有以降低成本为基础的方式进行创新或扩大规模,让这些解决方案更加经济实惠。”

万博宣伟高级副总裁、可持续发展负责人Marta Bigio说:“就可持续发展而言,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错误信息和信任。人们通常不相信产品是真正可持续的,也不理解标签,或是缺乏信息。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帮助解决的涉及传播的根本问题。”
通常,缩小价值-行动差距(消费者的可持续意愿与实际行动之间的差距)存在四大障碍。它们是知识、成本、便利性以及尝试新事物的风险。
凯度(Kantar)研究发现,亚太地区90%的人希望过上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但只有三分之一的人积极改变其行为。60%的人准备投入时间和金钱来支持那些努力做好事的公司。超过一半的人积极寻求各种方式来抵消他们对环境的影响,并因为某些东西对环境的影响而停止购买。意图与行动之间的巨大差距尚未消失,这也让企业对于解决这些矛盾的作用愈发重要。
Kantar亚太区可持续转型实践负责人Trezelene Chan表示:“亚洲有潜力通过新的商业模式超越其他地区;同样,我们也看到亚洲通过'移动优先'的方式引领数字化转型。但是企业领导者必须转变观念,从将可持续发展视为成本和风险管理问题转变为价值创造问题,从而释放商业机遇。”
展望未来,亚洲的中产阶级人数正在增加,特别是在中国和印度。强劲的经济增长和不断增加的人口将使亚洲中等收入消费者成为全球消费的新动力。
Bigio说:“随着消费者压力的增加以及国际监管压力的加大,我相信亚洲将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可以理解的是,这一进展将因经济体的不同以不同的速度进行。我们必须记住,‘亚洲’拥有世界一半的人口,各国之间巨大的社会和经济差距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