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y Chan 陳詠欣
2012年7月24日

认知研究揭示消费者使用Apps背后的动机

上海 - 据竞立媒体日前发布的一项研究,品牌须提供影响品牌Apps传播的重要因素,藉此促进Apps下载量和使用率的三种需求情境——娱乐需求、计划需求和问题需求。

认知研究揭示消费者使用Apps背后的动机

中国Apps研究是竞立媒体与青年志合作开展的一项人类学研究项目,对上海、北京和广州14位18-35岁中国年轻智能手机使用者和3未业内专家进行深入访问。

研究明确了推动不同营销目标的三种消费者需求情景,这对寄希望于推动移动应用下载和常规使用的品牌来说至关重要。

研究显示,Apps正成为各品牌角逐的竞技场。在中国,Apps使用率年均增长高达28%,有超过2300个品牌拥有自己的Apps。智能手机用户人均每年安装41个Apps。

近80%的年轻人下载了apps,45%的年轻人表示每天使用Apps一个小时以上,甚至有7%的年轻人每天使用Apps的时间长达5个小时以上。

研究称,年轻人的三种核心需求是:

  • 娱乐需求:当年轻人并未专注于某项特定活动,而是消遣百无聊赖的零碎时间(比如,上班路上、解闷)时,他们打开手机中的Apps。这种娱乐型情境的Apps应提供探索、定制化、分享等功能,从而让打发时间成为一种有意义的体验。研究认为,这类Apps是希望提高知名度品牌的理想之选。
  • 计划需求:当年轻人在进行一项目的明确的活动时(比如,健身或买衣服),会下载和使用特定的Apps来帮助他们实现目标。在计划型需求情境下,消费者通常会围绕特定需求形成规律的习惯,从而逐渐建立与品牌的关系,构建起对品牌的忠诚度。计划型情境Apps应提供便利性、条理性和支持性等功能,使目标群体简单轻松地达成目标。对于希望向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信息的品牌来说,这些都是非常适合的Apps。
  • 问题需求:当年轻人遇到困难时,他们希望Apps能提供解决方案。虽然消费者不一定会定期使用,而是在遇到困难时才会想起问题型情境的Apps,但他们会感激这些Apps在困难时给予他们的帮助,从而对品牌留下好的印象。这类Apps应提供多种方案和多项选择,为消费者解决问题。当消费到了购买阶段时,此类Apps对品牌来说就是不二之选。

除上述年轻人的三种核心需求外,品牌还须了解三种典型用户使用Apps的不同动机和意愿:专家型用户、主流人群和滞后者。

  • 专家型用户会理性选择Apps。他们会主动搜寻特定的Apps,下载几个类似的,然后做出比较,留下自认为最好的。一旦这类用户认定某个App,他们就会成为其长期的忠实用户。
  • 主流人群在选择Apps时会更加感性。在他们开来,Apps在于改善生活。他们在选择Apps时比较依赖亲朋好友的意见。这类人群能否长期使用Apps取决于Apps能否为他们带来持续新鲜的体验并具有社交价值。
  • 对滞后者而言,Apps在现实生活没有什么意义。他们对新技术兴味索然,只会用朋友介绍的或比较流行的Apps。他们不会主动推荐自己使用的Apps,更倾向于使用手机里预装的Apps。
来源:
CLS Communication 协作翻译 / Translated in partnership with CLS Communication
© Haymarket Media Limited. 版权所有

相关文章

刚刚发布

2天前

星传媒体中国任命首席客户官

Marc Leclerc晋升为星传媒体(Starcom)中国首席客户官。

2025年6月26日

Burson任命Maggie Lu为中国首席执行官

Burson博雅集团任命Maggie Lu鲁畅为博雅中国首席执行官。

2025年6月26日

2025 Campaign亚太 40 Under 40 报名最后两周倒计时!

2025年第13届Campaign亚太40 Under 40 “亚太40位40岁以下精英” 报名已经启动。最终报名将于7月15日截止。

2025年6月26日

Brand Health Check: 阿迪达斯在华销量翻红,背后有何玄机?

BRAND HEALTH CHECK: 阿迪达斯在华逆袭如何破局?面对激烈的竞争,其增长势头能否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