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in Lindstrom
2013年12月4日

中国的全球超级品牌之路,这么近,那么远

缺乏创意能否解释中国为何鲜有全球知名品牌出现?

Martin Lindstrom
Martin Lindstrom

在上次逛美国消费电子连锁店RadioShack时,我挑战自己,想看一下能否找到一件未贴有规定性“中国制造”标签的产品。我给了自己10分钟,结果一无所获,我决定进一步挑战极限,又给了自己半个小时。依然徒劳无功。我甚至连来自其他国家的一节电池都找不到。

中国似乎已成为一个强大的超级大国,俨然已经称霸全球。它拥有一种神奇的能力——能把源源不绝的资本吸入其金库。我们可以合理推断,随着大量中国品牌涌入国际市场,国际市场将成为新的战场。

我是一位品牌顾问,专门帮助超级品牌重获影响力。就在最近,我有了全新类型的客户来敲门:中国制造商希望把自己打造为全球超级品牌。中国和中国品牌的历史并不那么令人鼓舞。虽有成为超级品牌的热情,但迄今为止,他们仍未能建立一个能够拿得出手的品牌。

2002年,我接到了第一个中国品牌项目。当时,中国最大的服装制造商之一与我接洽。他的电子邮件非常直接,写道:“我们想要打造一个品牌,请帮助我们。” 我非常兴奋能够成为他们如今称为“亚洲世纪”的一部分,但我很快意识到,他们运转良好的机器仅适用于生产。他们根本没有打造或处理品牌问题的基础设施。他们对大牌的认识仅止步于品牌标识——在他们看来,标识越大,品牌就越大。

在拥有致命的反消费主义历史的国家,思维模式是最大挑战。坦率来说,我遭遇的挑战是:创造性思维的极度缺乏。不可否认,中国人擅长抄袭、改装,几乎所有东西都可“山寨”,且速度是其他任何人的两倍之快。但对他们来说,创造性思维跟理解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一样,都极具挑战性。

培养品牌观念是我的一项重要工作。我通常会在有组织且高度互动的研讨会上才会大谈特谈品牌观念。这些研讨是探讨和问答的压力锅。创意的思维经过流动、融合、过滤,最终呈现出完美的精华。然而,迄今为止,这种做法在中国尚未获得牵引力。中国的各种研讨会都是台上一人讲,台下众人听,没有思考,没有互动。但问,在如此舒服的研讨会上,一人又如何才能分享想法?更何况,在被要求听从指示、不鼓励独立思考的环境下,人们很难参与创想。

相反,研讨会对于创想的激发在印度却十分奏效。在几乎相同的研讨环境下,创意的火花蜂拥而出,我发现,要阻止这种思维浪潮相当不易。相比中国,印度人在努力实现创想。

中国的创意真空似乎无法抵挡。在竞争对手的高薪诱惑下,没有哪个创意团队能在老东家待够一年半以上。现实是,迄今为止,中国鲜有全球知名品牌出现。

展望未来10年,我们所能预料的可能是这一新兴趋势: 如果无法打造它们,那就买下它们。想想沃尔沃和原IBM旗下的ThinkPad。它们只是成为中国品牌的第一批国外品牌。此外,也完全存在这种可能:一旦国外品牌成为中国品牌,我们将看到更多以前鲜有出现的品牌及其产品线延伸。

相比大多数西方企业,中国企业并不惧怕拓展自己的品牌。中国品牌的黑市交易非常广泛。苹果的品牌标识风行一时。你能买到iToothbrush、iWashingMachine,甚至iCondoms。

这又使我们回到了中国超级品牌如何在国际舞台发展的问题。它们肯定会出现,但它们或许不是我们在西方喜闻乐见的那类品牌。忘掉Virgin等情感品牌、路易威登等奢侈品牌,或哈雷戴维森和Hello Kitty等部落品牌吧。它们将成为理性品牌,或者说将超越产品本身。它们将赢得尊重,但却与消费者之间没有太多爱的存在。印度人虽有能力创想令人惊艳的品牌,但鉴于基础设施方面的挑战,这些品牌中能够跻身全球市场的却是凤毛麟角。

中国和印度的融合或将构建一个完美的世界,毫无疑问,这里将会诞生最为强大的品牌。真到那时,西方将会真的心存畏惧。

Martin Lindstrom,自称消费者的粉丝”(Fan of the consumer),是一位演讲者、培训师、营销和品牌顾问。著有包括《Brandwashed》在内的几部书籍。

 

来源:
CLS Communication 协作翻译 / Translated in partnership with CLS Communication
© Haymarket Media Limited. 版权所有
标签

相关文章

刚刚发布

2天前

星传媒体中国任命首席客户官

Marc Leclerc晋升为星传媒体(Starcom)中国首席客户官。

2025年6月26日

Burson任命Maggie Lu为中国首席执行官

Burson博雅集团任命Maggie Lu鲁畅为博雅中国首席执行官。

2025年6月26日

2025 Campaign亚太 40 Under 40 报名最后两周倒计时!

2025年第13届Campaign亚太40 Under 40 “亚太40位40岁以下精英” 报名已经启动。最终报名将于7月15日截止。

2025年6月26日

Brand Health Check: 阿迪达斯在华销量翻红,背后有何玄机?

BRAND HEALTH CHECK: 阿迪达斯在华逆袭如何破局?面对激烈的竞争,其增长势头能否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