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2016年5月,生活资讯网站大众点评将百度诉诸公堂,引发了为营销目的使用数据的新解读。中国互联网协会还将其列入中国互联网监管法规历史上的十大事件之一。
百度被发现在未经大众点评网授权的情况下,抓取后者的用户评论(即利用其搜索技术获取大众点评评论内容),然后在百度地图和百度知道(问答服务)使用评论全文。
这一做法使得百度的用户无需访问大众点评即可看到消费评论。
长话短说,最终大众点评胜诉,而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裁定百度需向大众点评的母公司上海汉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赔偿超过300多万元。
在宣判之前,百度辩解称,百度为一家搜索服务,而大众点评则是分类信息和本地服务(如餐厅和酒店等)独立点评网站,因此双方不存在竞争关系。毕竟,大众点评上的用户评论都不是由大众点评自己创建的,因此也不是版权信息。
然而,法院认定辩解不成立,因为两家公司提供的信息类似,因此构成竞争关系。
法院调查还发现,百度使用大众点评数据的确导致了后者用户的减少,对后者造成了经济损失,同时也违反了商业道德。
北京Hogan Lovells律师行的律师Andy Huang指出,法院在判决过程中考虑到了一个核心因素,那就是大众点评为原始数据的收集和使用作出了巨大努力,尽管这些评论都是由个人消费者撰写的。
他表示,此案件的判决结果也告诉我们,只要是针对同样的消费人群,不论公司具体服务类型是什么,就会被视为存在竞争关系。
同时,案件结果对于互联网和非互联网企业制造、收集和使用消费者相关信息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那些有商业价值、能够带来不公平竞争优势的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