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迄今为止,D&G尚未对1月8日的声明发布任何更新。当日声明如下:“香港传媒报道之所有争议性的陈述,均并非出自本公司或本公司之员工。本公司强烈反对任何带有种族主义或贬抑意味的言论,对被牵涉入争论当中深表遗憾。然而,我们必须强调本公司绝对无意冒犯任何香港市民。”
D&G告诉Campaign,公司在香港地区没有公关顾问团队或专门的品牌传播团队,并一再强调公司尚未“进一步置评”。
上周日下午,数千香港市民在尖沙咀广东道发起“D&G门口万人影相活动”,抗议D&G擅自将公众地方划成禁拍区,禁止香港市民拍摄。有香港市民高举标语“D&G回家”,还有港民将纸币在玻璃橱窗上贴出“可耻”字样,藉此表达对D&G歧视港人的不满。
事件导火线始于上周。D&G广东道旗舰店的保安阻止并驱赶香港市民在店门口拍照,但同时却允许内地游客可在此拍照,此歧视性政策引公众不满。
《爽报》记者还拍录了D&G保安人员不逊的言论:“不要拍照,带走这相机,否则我会打碎你的相机。”视频一经公布,舆论哗然。
福莱国际传播咨询公司亚太区高级副总裁兼数字整合部门总监Napoleon Biggs表示,公愤系出香港言论自由的缺失——是在香港3月25日大选来临之际对政治不满的一种表露。
高峰安达公共关系顾问公司合伙人Walter Jennings补充说,该事件已激化为事关权利、自由和平等的社会政治问题。“D&G看似是要力图保护其知识产权,但行事手段却有失稳妥。”
香港免征销售税引得大陆游客纷纷来港采购奢侈品,在这一“助推器”的驱动下,奢侈品在港蓬勃发展、一路好走。
敢做敢为创意公司创始人Chris Kymer认为,D&G不应“讨好内地金主,应在以后谨言慎行,不要激起港民的公愤”。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Biggs认为此次“禁摄”事件可能不会波及D&G的销量,毕竟香港仅代表该品牌在亚洲市场中很小的一部分。2010年,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的销量比前一年提高了26%,占D&G全球销量的16%。
“这次事件必定会对D&G品牌带来一定影响,一定会荣登年末十大公关败笔之一。”Biggs说。
此时此刻,D&G迟迟未对此事做出响应,势必会损害其品牌形象。Jennings说:“没人通过网络支持D&G,因为D&G本身也没通过网络支持自己。”
对D&G品牌形象的长期影响取决于该品牌在事发后两周(春节前夕)为缓和局面而采取的响应措施,Biggs补充说。
Jennings建议,“D&G发言人应在事后立即站出来,对相关传媒报道做出响应,澄清其保安和销售人员的言论。但我们并未看到D&G的公关代表出来回应事件”。
Kyme也表示,D&G应尽快向港民致歉,第一时间承担责任,而非对港民公愤置若罔闻。“D&G不应对港民的公愤置之不理,而应尊重它们所在的公众区域,更不该低估港民的购买能力。而且,香港对大陆消费者的销售税政策也可能马上就会有所改变。”
恰恰相反,位于海港城的D&G旗舰店已就此“误解”向港民公开道歉。其在Facebook上发布的声明中称,“我们将从此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广纳谏言。”
海港城推广及广告高级经理谭嘉莹(Karen Tam)在告诉Campaign,海港城对此事件表示歉意,并对员工今后如何处理此类事件进行了重新培训,但无法“硬性”约束其商户以相同的原则行事。
现在,Jennings已不愿再穿D&G品牌的服装。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此时D&G已经成为义愤填膺的港人心目中“狗屎和垃圾(Dogshit & Garbage)”的代名词。




© Haymarket Media Limit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