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y Chan 陳詠欣
2015年6月4日

可口可乐瓶身营销第三弹:从昵称瓶,歌词瓶,到台词瓶

上海 - 可口可乐“夏日分享季”系列营销战役在中国收获了良好口碑,继第一弹“昵称瓶”和第二弹“歌词瓶”后,该品牌今夏再度玩转流行文化趋势,重磅出击第三弹——“台词瓶”。

wide player in 16:9 format. Used on article page for Campaign.

客户:可口可乐

代理商:麦肯、安索帕、星传

市场:中国

推广范围:电视广告、在线视频、平面广告、销售终端广告、零售推广、优酷合作

详情:继2013年的昵称瓶和2014的歌词瓶之后,今夏“分享可口可乐(Share-A-Coke)”营销战役又玩起了“台词瓶”—— 来自国内外经典/流行的电影或电视剧台词均出现在了可口可乐瓶身上。活动于全国各地闪亮登场,将一直持续到8月。这次的台词瓶希望通过加入一点戏剧性来加强可口可乐与中国年轻人的联系。

此次台词瓶一共收录49句台词,包括《甄嬛传》中的“臣妾做不到啊”、《阿甘正传》中的“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万万没想到》中的“万万没想到”以及《咱们结婚吧》中的“咱们结婚吧”等等。

公关稿引用:可口可乐中国内容及卓越创意总监Richard Cotton表示:“我们的‘分享可口可乐’系列广告深得市场好评,今夏第三波来袭将更猛烈和更精彩。敬请期待今夏的这部超级大片!”

 
 

Campaign亚太评论:首发创意呈现给人的感觉并未像品牌允诺的那样“玩趣十足”,其实,可口可乐可以借用电影形式,从中炮制出更富有戏剧性的创意元素。上方视频是可口可乐仿电影片花的预告片(正片6月10日上线),模仿了电影《侏罗纪世界》中一只恐龙对一个人穷追不舍的场景,虽有紧张氛围的代入感,但却让人情绪过后顿感意犹未尽。除“借用”电影刺激夸张的场景和品牌产品的“植入”外,我们期待能收获更多愉悦感。

此次拿经典台词大变装(下图)的确能够让分享“更有戏”。当然,今年的台词瓶也确保了过往两年中“分享可口可乐”品牌传播总体目标的连续性,但其实和2014的歌词瓶相似度太高,新意不大,这或许是截至目前大众对可口可乐官方微博的反响尚不温不火的原因。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看可乐今年能否实现让自己成为分享热点的目标。

 

创作名单:

麦肯
总裁 / 首席创意官:莫康孙(Tomaz Mok)
创意总监:Jeremy Guo & Hesky Lu
客户管理:Cia Hatzi, Grace Fong & Sally Nghiem
创意策划人:Jay Caplan
广告监制:Christine Chen
制作 / 后期制作:Black & Cameron / MPC (上海&伦敦)

安索帕
董事总经理:罗安来(Rohan Lightfoot)
首席创意官:杜天捷(Tim Doherty)
创意人:Yang Chen, Kathy He, Hoven Lo & Verna Chen
技术&制作:Mike Chang, Anco Zhang, TF Wang, Vincent Lin & Roy Wang
媒体:Annie Zhang, Peter Wang, Morning Li & Soka Cao
策划:Bass Chen & Serafina Cheng
客户管理:Jennifer Lin, Brian Liu, Javin Chen & Kris Xiao

星传媒体
业务总监:Phyllis Han
联系策划总监:Sow Chwee Ling
首席内容官,星传流线:吴蕙凭(Silvia Goh)
副业务总监,星传流线:Emily Liu

 

来源:
CLS Communication 协作翻译 / Translated in partnership with CLS Communication
© Haymarket Media Limited. 版权所有

相关文章

刚刚发布

2天前

2025 DMA 中国数字媒体大奖入围名单公布

2025中国数字媒体大奖入围名单已经公布, 颁奖典礼将于4月10日举行。

2天前

Campaign亚太 2025 Power List 提名延期至4月2日

2025年度Power List提名已经开启!欢迎提名品牌CMO参与本年度评选。

2天前

亚洲公关大奖 PR Awards Asia-Pacific 2025 请尽快报名

第24届亚洲公关大奖PR Awards Asia-Pacific 报名通道已全面启动。最终报名将于2025年 4 月 8 日截止!

2025年3月22日

华人广告传奇莫康孙:奖项并非业务成就标尺

在上海,这位麦肯光明广告有限公司的前任董事长接受了Campaign的独家专访。他坦率地分享了对中国作品在国际广告奖项中鲜有斩获的见解,透露了在服务三十六载后选择离开这家大型广告集团的心路历程,并向广告界的年轻才俊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