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y Chan 陳詠欣
2012年1月5日

各品牌蓄势待发应对廉价中国货现状的终结

中国 - 最新研究表明,中国政府不断追求的经济发展已使其长期以来的“廉价”中国货受到挑战。研究认为,国外品牌亟待重新思考其在大陆的品牌战略。

各品牌蓄势待发应对廉价中国货现状的终结

由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Roland Berger Strategy Consultants)进行的这项研究表明,高昂的生产成本、变幻的政府政策和社会问题使在华业务的运作日益复杂。

这项研究的著作者托马斯 文迪特(Thomas Wendt)表示:“此刻,许多公司在中国的价值定位已不复存在,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也日趋削弱。”

据美国环球透视机构(IHS Global Insight)和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数据,中国生产价格的增速已超过邻国越南。2010年至2015年,生产价格预计将上涨75%,且与其他国家不同,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的生产价格并未回落。

罗兰贝格公司的研究表明,外国高科技公司的增长可能很快达到极限。据文迪特预测,至2023年计算机、半导体、电路板以及液晶电视等特定行业公司的市场份额将出现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将在2012年超越美国成为英特尔公司的最大市场,新书《即将消失的廉价中国货》(The End of Cheap China)的作者兼中国市场研究集团(China Market Research)创始人暨董事总经理雷小山(Shaun Rein)表示。事实上,Mercury也正在崛起成为中国的高科技品牌。雷小山表示:“思科在华为的竞争下不堪一击,联想也日益超越戴尔。”

他还指出,鉴于成熟的基础设施以及高效的劳动力,中国的制造周期实际上已经超过美国。

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至2020年结束)包括逐步淘汰非核心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如能源设备)、高科技研发以及现代服务业(如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物流、旅游)等有前景的行业。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认为,以低附加值制造和出口为主的惠普、思科、戴尔、美泰、埃斯普利特、耐克以及富士康有可能首当其冲,最先受到形势变化的冲击。

中国不再是开展业务的廉价市场,从出口型经济到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的转变也为Gap、拉夫·劳伦等品牌的在华发展带来了挑战。雷小山表示,这两大知名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都不尽如人意。

以美国著名时装品牌拉夫·劳伦为例,其金发碧眼的模特并未赢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其品牌形象亦未能融洽地融入本土文化。

文迪特认为并非所有公司都会面临相同遭遇,汽车行业会在国内需求的拉动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如今,中国消费者已不再对价格那么敏感,“明智的品牌将把中国视为销售市场而非采购市场,”雷小山补充道。

文迪特也强调,中国商业环境正在发生彻底改变,应变的时机稍纵即逝。

来源:
CLS Communication 协作翻译 / Translated in partnership with CLS Communication
© Haymarket Media Limited. 版权所有

相关文章

刚刚发布

3天前

星传媒体中国任命首席客户官

Marc Leclerc晋升为星传媒体(Starcom)中国首席客户官。

2025年6月26日

Burson任命Maggie Lu为中国首席执行官

Burson博雅集团任命Maggie Lu鲁畅为博雅中国首席执行官。

2025年6月26日

2025 Campaign亚太 40 Under 40 报名最后两周倒计时!

2025年第13届Campaign亚太40 Under 40 “亚太40位40岁以下精英” 报名已经启动。最终报名将于7月15日截止。

2025年6月26日

Brand Health Check: 阿迪达斯在华销量翻红,背后有何玄机?

BRAND HEALTH CHECK: 阿迪达斯在华逆袭如何破局?面对激烈的竞争,其增长势头能否延续?